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两会召开前后,事关民生、经济、一带一路、双碳等热点话题引起广泛关注。其中,“碳达峰碳中和”自2020年提出以来,一直是全国两会讨论的重点议题,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能源电力行业低碳转型发展在落实国家战略、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全国两会期间,心系能源电力的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想法:
一、电网企业代表委员的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 辛保安参加环境资源界委员联组会并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辛保安在会上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总装机25.6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煤电达到12亿千瓦以上,占总装机比重47.3%,新能源利用率保持95%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上升到25%以上。我国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绿电消费持续扩大,能效水平稳步提升,降碳减排效果明显,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能源电力转型取得显著成效。辛保安就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 孟振平:促进新型电力系统新型能源体系建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当前,数字化、绿色化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正深刻改变全球产业发展竞争格局。”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孟振平说。
全国两会期间,他提交了关于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以下简称“两化协同”)促进新型电力系统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以下简称“两型建设”)的提案,建议以数字化引领绿色化发展,以绿色化带动数字化升级,以数字电网为关键载体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推动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以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提案提出,数字电网依托“数据 算力 算法”,统筹解决海量主体泛在、多维时空平衡、实时双向互动等难题,可支撑多能协同互补,促进源网荷储互动,推动多网融合互联,是“两化协同”的集中体现,在“两型建设”中切实发挥关键载体作用。
孟振平建议将“两化协同”作为重要内容,深化“两型建设”顶层设计,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发展局面。同时,将数字电网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行动项,纳入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一体规划、一体建设。加快数字电网建设,打造“两化协同”标杆示范、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典型实践。支持电网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延链强链补链,推动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此外,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加强数字技术、绿色技术等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全国政协委员 阮前途: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新型电力系统作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载体,亟待加快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阮前途表示,随着新能源占比持续提升,多种用能形式出现,电力电子设备大量接入,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特征凸显,电网安全运行风险加大,能源电力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阮前途建议,加强协同联动,形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合力。建立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主导作用,鼓励各省成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相关项目纳入各省政府重点项目,并通过专班推进、挂牌督办等方式推进属地资源协调和重点项目实施。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分层级科学制订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标、路线图和任务书,细化并明确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务期必成。
阮前途提出,坚持先立后破,有序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按照“常规电源保供应、新能源调结构”的思路,推进煤电与新能源优化组合,加强大型风光基地、先进煤电、特高压通道等项目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确保同步投运。引导新能源有序发展,在国家层面明确分省新能源规划目标,实现国家和各省规划之间、各专项规划之间横向协同、上下衔接。加强电力系统灵活性建设,全面落实煤电机组“三改联动”(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推动现有核电基地扩大装机规模并列入国家规划,加强火电、核电深度调峰能力建设;积极开发大库容抽水蓄能电站,支持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深挖需求响应潜力,逐步建设虚拟电厂,构建可中断、可调节的大规模多元负荷资源库。
阮前途建议,完善配套机制,更好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价格财税政策和市场机制,加快健全能源电力价格形成机制和辅助服务成本疏导机制;建立支持性政策激励机制,聚焦储能发展、需求响应、电能替代、科技攻关等重点,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加强极端情况下应急保供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由政府主导、行业共担、社会参与的应急保供机制,动态修订涉电应急制度和标准,强化能源电力应急保供机制中各主体的责任,进一步明确和提高重要用户的应急电源配置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 赵亮: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推动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建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推进节能降碳。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电网连接能源生产和消费,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近年来,天津市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持续深化战略合作,建设电力“双碳”先行示范区,打造能源革命先锋城市。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赵亮介绍,天津电网实现跨越式发展,电力资源配置能力、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大幅提升,供电可靠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力支撑了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提档升级。
推进能源革命、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长期的动态演进过程,需要政企产学研各方通力合作、源网荷储各环节高效协同。赵亮认为,随着新能源逐步发展成为装机主体、电量主体,对于加强能源转型中的风险识别和管控,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需要加强研究、统筹谋划。
他建议,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坚持规划引领,按照“常规电源保供应、新能源调结构”思路,促进各能源系统、源网荷储各环节协调发展;按照“全局统筹、量率一体”原则,主管部门根据全国规划分解明确各省新能源装机规划目标和利用率指标,统筹安排项目建设规模和节奏,确保国家和地方规划上下衔接,各专项规划相互协调;各级主管部门在制定新能源规划时,同步开展配套电网规划研究,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运。
赵亮还建议坚持以系统思维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从电源侧看,要适应新能源发展节奏,因地制宜新建清洁煤炭机组,加快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完善煤电参与电力市场机制,推动煤电由主力型电源向基础保障性、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从电网侧看,依托全国“大电网”,构建电力“大粮仓”,确保能源电力安全。立足京津唐受端电网特征,加快推进京津冀特高压环网规划建设,提高华北电网的安全稳定水平与整体运行效率。从负荷侧看,要坚持“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节约用电助力”,进一步健全配套政策及监督保障体系。从储能侧看,支持新型储能大规模应用,推进抽水蓄能和调峰气电建设,提升灵活调节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全社会节约用能、高效用能、绿色用能,完善绿电交易体系,积极推进工业、交通、建筑和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促进绿色低碳产品推广使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全国人大代表 孟庆强:推动新能源外送工程建设 实现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
±800千伏宁夏—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纳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跨省跨区输电通道重点项目。该项目对于加强特高压网架建设,促进湖南、宁夏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绿色低碳发展意义重大。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孟庆强说,宁夏是我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风能和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宁湘直流工程的配套电源装机容量共计1764万千瓦,其中风电400万千瓦、光伏发电900万千瓦。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宁湘直流工程作为我国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第一条外送特高压直流工程,符合国家能源转型发展要求,有助于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孟庆强介绍,目前,湖南电网通过两回特高压交流线路和三回500千伏线路与湖北电网相连,通过两回特高压交流线路与江西电网相连,通过一条特高压直流线路受入来自甘肃的电力。2022年,湖南省全社会用电量2235.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电网调度最大负荷同比增长11.5%。预计未来几年,湖南电网最大负荷将维持每年400万千瓦左右的增长规模,对能源电力供应需求十分迫切。通过宁湘直流工程将宁夏电力跨区输送至湖南,可实现能源资源更大范围优化配置,优化湖南乃至华中地区能源供应格局,夯实电力保障基础,提高清洁能源消纳比例,具有较为明显的综合效益。
孟庆强认为,宁湘直流工程将加速宁夏优势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外送,带动新能源上下游产业发展,加快形成“强电网、大送端、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格局,拓宽湖南、宁夏在多领域合作范围,满足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能需要。
孟庆强建议,加快推动宁湘直流工程核准开工并将其纳入为各级政府的重点督办项目,同步推进宁湘直流工程配套电源建设,加大相关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工程建设优质高效推进。
全国人大代表 李生权:推动电-碳市场协同联动 常态化开展绿电交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生权认为,推动电-碳市场协同联动对于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李生权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电力市场、碳市场并行的市场体系,但电力市场和碳市场仍处于独立运行状态,尚未形成节能降碳合力。电力市场包含绿电、绿证等交易品种,企业在电力市场购买绿电后可获得北京(或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出具的绿电消费凭证。碳市场是将碳排放权益以配额形式分配给经营主体,并允许将碳排放权益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市场机制
李生权表示,现阶段经营主体对绿电的消费需求增长,绿电交易已成为电-碳市场衔接的关键纽带,但当前电-碳市场尚未有实质性联动。一方面是因为电-碳市场互认体系未建立,电力市场和碳市场分属能源、环境部门管理,两个市场在运行机制、考核标准等方面缺乏协同;绿色消费认证方式也存在多类并存、多头管理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电碳价格传导链条不畅通,目前相关政策支持绿电产业发展,利好新能源发电企业,但未充分调动用户侧消费低碳能源的积极性。
李生权建议,推进电-碳市场互通互认。优化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电-碳市场发展,形成系统性的电-碳市场协同运营规则;统一认证体系,建立电碳互认的“一张证”绿色消费认证体系;推进试点建设,发挥湖北电-碳市场协同的先发优势和中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落地湖北的优势,以湖北为试点将绿电减排量在碳排放核算中予以抵扣;建立绿电溢价“二次分配”市场化机制,在风电、光伏发电企业运营成本并未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将绿电的附加收益调整为全社会共享;设置“双碳”资金池,单独记账、专户管理,在用于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服务重点项目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 刘勇:综合施策聚合力 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保障电力供应,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勇说,国网江西电力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相关工作要求,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领导下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政企协同、企业实施,经受住2022年夏季最高温度、最少水电、最大负荷、最长时间“四最”叠加和用电负荷12次创新高的考验,确保了全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电需求。
刘勇表示,面向“十四五”,江西省加快建设科技强省、工业强省、农业强省、旅游强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建设深入推进,能源电力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在能源资源方面,江西省缺煤、无油、乏气、少水能,新能源潜力有限,能源电力对外依存度高。同时,江西省正加速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新能源接入将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的挑战。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电力保供举措,保障全省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刘勇认为,能源电力安全保供涉及发电、供电、用电等多个环节,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电网企业要树牢“三防线”思维夯实保供基础,坚决守住大电网安全生命线和民生用电底线。坚持“就地平衡、就近平衡为要,跨区平衡互济”的“三平衡”原则提升保障能力。落实“三用电”要求强化负荷管理,坚持“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节约用电助力”,深挖各类可调节资源。突出“四主体”定位压实各方责任,立足“各级政府是主管家、电力企业是主力军、电网企业是排头兵、电力用户是主人翁”工作定位,形成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合力。
结合江西省能源电力发展情况,刘勇建议,保障江西省规划中的煤电机组项目按期投产,进一步优化江西太阳能、风能开发时序,充分挖掘省内发电潜力;积极开展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煤电灵活性改造,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积极推动第二回特高压入赣直流、赣闽联网工程纳入规划建设,持续提高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全面加强负荷侧管理,积极推动各类工商业负荷参与削峰填谷,扩大响应规模;充分发挥分时电价机制引导作用,促进客户主动节约用电、合理错峰避峰,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 王政涛:加强源网荷储协同发展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近年来,山西省扎实推进能源革命,大力推动新能源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政涛介绍,截至2022年年底,山西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4013.52万千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33.23%;2022年,山西省新能源发电量686.53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6.4%,新能源利用率达98.6%,有力推动山西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预计到2025年年末,山西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000万千瓦。然而,目前的电力系统无法完全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发展,还存在源网荷储规划建设不协调、系统调节能力不足、系统成本疏导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为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社会各界需要积极参与、共同发力。王政涛建议,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规划建设。建立能源电力行业协同工作机制,健全政府主导、企业实施的源网荷储各方参与的能源电力体系,促进电力生产、传输、消费、储能各环节协同联动、有效衔接;统筹好不同电源类型与电网建设周期的差异,力争实现源网荷储一体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运。
王政涛还建议优化完善系统成本疏导机制。加快建立完善容量补偿、调频等辅助服务市场机制,按照“谁受益、谁承担”原则促使受益用户科学分摊电网容量成本,推动各类主体公平合理承担消纳新能源电力的成本。
全国人大代表 鲁海威:科学规划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全国人大代表,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鲁海威表示,黑龙江省是松辽清洁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网黑龙江电力坚持全网统筹、量率一体,全力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418.6万千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33.9%;2022年风电和光伏发电量达299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25.5%,风电和光伏发电利用率达98.3%。黑龙江省清洁能源得到较快发展。
鲁海威认为,目前黑龙江省风光资源优势尚未充分释放,科学规划建设黑龙江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前景广阔,既可以加快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还可以直接拉动风电、光伏发电设备制造投资,间接拉动机械装备制造、金融保险等投资,推动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鲁海威表示,国网黑龙江电力坚持清洁低碳是方向、能源保供是基础、能源安全是关键、能源独立是根本、能源创新是动力、节能提效要助力的原则,引导推动黑龙江省新能源集中式规模化开发、高电压接网、高水平消纳;全面落实清洁能源消纳措施,确保利用率不低于95%;配合做好新能源规划布局、共享新型储能项目规划建设,助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动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加快建立适应高比例新能源参与的市场交易机制。
鲁海威建议,要发挥黑龙江省清洁能源富集优势,科学规划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推动把以黑龙江省为起点的清洁电力外送通道建设纳入国家规划,完善适应新能源发展的市场及价格机制,加快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加快提升火电机组调峰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 王志伟:多措并举推动吉林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电网发展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在保证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持续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是今后一段时期能源电力发展的重要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志伟介绍,吉林省委省政府立足当地风光资源禀赋,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2030年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6000万千瓦的新能源发展目标,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吉林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王志伟认为,目前吉林省新能源发展全面提速,但面临消纳空间不足、调节能力有限等问题。他建议,做好各类电源规划统筹,引导新能源科学有序发展;持续推动骨干网架和新能源送出工程建设,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研究,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并网消纳需要;依托政府主导的保供协调机制,发挥煤电基础保障和兜底作用、各类电源和储能有效支撑作用、负荷侧灵活调节作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作用,推动各方共同发力保障电力平稳有序供应;按照“常规电源保供应、新能源调结构”的思路,推动大型煤电、燃气机组等电源建设,优化电源结构;推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快大型共享储能电站建设,提升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场景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能力。
王志伟还建议,提升负荷调控能力,出台灵活的电力需求侧响应机制,加快建设省级大规模可控负荷协调调控平台,推动可中断、可调节多元负荷资源参与电力需求响应;建立支持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市场交易机制,用市场手段激励负荷侧资源参与电网调节,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
全国人大代表 董天仁:建设清洁能源强省 加快推进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建设
近年来,辽宁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积极推动“双碳”目标落地,加快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董天仁建议把辽宁纳入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
董天仁表示,辽宁有创建清洁能源示范省的现实需要。国家能源局已经批复的5个清洁能源示范省(区),分布于华东、西北和西南地区。辽宁能源种类齐全、资源禀赋优异、枢纽作用突出,是东北地区负荷中心,全社会用电量达到全地区的一半,同时具备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业、氢能储能技术、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等比较优势。作为老工业基地,辽宁省用能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省有利于更加积极稳妥实现“双碳”目标。
辽宁是清洁能源的生产大省、消纳大省,具有较好的资源禀赋和能源发展基础。董天仁说,辽宁具备创建清洁能源示范省的基础条件,省内清洁能源品类齐全,陆上风能、海上风能等清洁能源资源超1亿千瓦,具有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开发优势。截至去年年底,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和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分别为43.38%、42.02%。辽宁还是全国清洁电力消纳条件最好的省份之一,同时承载了其他省份新能源调剂资源,已连续5年实现新能源利用率98%以上,高于国家电网经营区平均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具备加速布局清洁能源项目的良好基础。
董天仁提到,辽宁还具有创建清洁能源示范省的发展环境。现在,辽宁正在大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原有项目和新谋划项目加速推进,这些都对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要求。
董天仁建议,加大对辽宁清洁能源强省建设的支持力度,将辽宁清洁能源发展纳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建立国家能源主管部门与辽宁省共建、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在清洁能源重大项目示范、产业布局、体制机制改革、新政策试点应用等方面予以指导和政策倾斜。统筹东北地区清洁能源消纳与外送,支持辽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打造坚强智能电网和6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及灵活调节电源基地,保障能源安全和绿色转型。
董天仁还建议先行先试相关制度,按照“常规电源保供应,新能源调结构”原则,合理确定常规电源、调峰电源和新能源发展规模及利用率指标;建立健全碳排放核算规则,在辽宁设立区域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先进储能技术国家实验室,把辽宁建成国家新能源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全国人大代表 高珂:加强特高压网架建设 保障能源安全促进低碳转型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保障能源安全、促进低碳转型的部署要求,提出重点实施新能源提质、清洁能源外引、煤电转型升级、电力网源储优化、煤炭稳产增储、油气保障能力提升六大工程。河南电网是河南省能源外引、生产、消费的重要配置平台,“十三五“以来,外电入豫电力、电量规模持续增长,有力促进了绿色低碳转型,保障了能源安全可靠供应。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新乡供电公司新乡变电运维站副站长高珂表示,在应对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时,河南特高压电网支撑外电入豫通道最大输送电力达到1481万千瓦,超过全省负荷的三分之一,对于满足河南能源电力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珂分析,河南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特征突出,要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电网应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上持续发挥关键作用。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特征凸显,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面临挑战。
高珂说,面对一系列新形势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河南特高压交流网架工程建设,提高大电网安全承载力,支撑直流工程大功率运行,提高交直流互济能力,提升电网系统安全稳定水平,保障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更好地服务能源低碳转型。
《河南省“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提出,开工建设±800千伏陕西—河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高珂认为,在此背景下河南省加快建设特高压交流工程,将提高河南电网主网架抗风险能力,更好地保障新能源安全高效利用,推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省内省外新能源消纳,服务中原城市群发展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高珂建议,加快推进1000千伏开封—驻马店特高压交流工程、1000千伏长治—南阳特高压交流第二回线路工程等项目纳入相关规划、尽快落地,进一步提高华北、华中地区供电保障能力,实现电力跨区跨省互济支援,提升河南省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二、发电企业代表委员的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 邹磊:以多能互补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特征是清洁低碳,大力发展包括新能源在内的清洁能源,成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重要方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表示,推进“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供给体系建设,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存在着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部分项目市场竞争力不足,相关技术细则及标准不健全,与输电通道建设不匹配,电力系统之外的其他能源品种灵活调节能力亟待挖掘等多重掣肘。
推进“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体系建设,邹磊建议,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已出台政策有效落实。推动地方制定配套政策,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发展总量指标,优先参与跨省区电力输送消纳,优化配置储能设施,不断提升项目市场竞争力。
二是完善可再生能源跨区跨省消纳市场机制。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区域协调的电力市场体系,健全完善绿电交易机制和跨区域交易规则,促进可再生能源跨区跨省消纳。
三是完善技术标准,规范管理体系。加快制定多能互补项目配置新型储能技术导则、储能电站强制性要求和技术标准,规范多能互补项目建设。
四是加强电源电网规划协同,加强市场消纳协同。强化外送基地规划与跨区跨省送电规划的衔接与协调,建立多方协同的电能跨区跨省消纳协商平台,推动多能互补项目建设与市场消纳。五是加快探索电力系统之外其他能源品种发挥调节能力的市场。加强电力、工业、建筑、热力等领域基础设施的协同,强化电力市场与天然气市场、热力市场、碳市场的衔接,推动多能源市场一体化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 温枢刚:推动新型储能产业科技创新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看来,他所在的环境资源界别是时隔30年中国政协再次增设的新界别,充分体现了时代所需、发展所系、人民所盼,也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环境资源的重视上升到了前所未有新高度。他认为,加快能源电力绿色低碳发展,是保障能源安全、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催生发展新动能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新能源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举措。”温枢刚表示,2022年,我国新增新能源装机1.25亿千瓦,连续3年破1亿千瓦。根据《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要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温枢刚建议,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配储能,要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各类主体投资建设,鼓励新能源基地集中配置储能,积极发展共享储能、电网侧储能、用户侧储能。同时,要加快建立“新能源 储能”一体化调度机制,推动新型储能产业科技创新,提升储能设施准入标准,确保安全可靠。要推动已出台的政策落地见效,明确储能市场定位,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三、地方政府代表委员的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 王学军:电网充分发挥了资源优化 配置枢纽平台作用
电网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设施。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市长王学军说,2022年,吴忠供电公司主动承接吴忠市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市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电网资源优化配置枢纽平台作用,为推动吴忠市绿色发展目标落地落实作出了贡献。
王学军表示,2023年,吴忠市委市政府努力打造良好发展环境,同时希望供电企业一如既往地支持吴忠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共同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王学军提出,一是积极打造服务能源转型示范。聚焦吴忠市建设“绿电园区”和能源转型发展示范市目标,做强电网规划,提高吴忠电网接入新能源发电的能力,立足吴忠市清洁能源资源优势做好顶层设计,保障分布式能源项目有序接入,提高接入率,持续构建多源互补的新型电力系统,服务地方能源转型。二是推动吴忠电网升级跨越。充分发挥电网资源优化配置的枢纽平台作用,不断优化完善网架结构。市委市政府将加大对“宁电入湘“工程属地建设,以及330千伏和750千伏变电站的布点、线路走廊等工程项目的支持力度,为建设美丽新吴忠赋能。三是保持更加紧密的政企协同。吴忠电网接入的新能源发电场站有128座,装机规模1064.712万千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65.93%。
王学军表示,供电企业要充分利用“吴忠地域小、风光足、电网强、新能源占比大”的优势,主动承接吴忠市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市战略部署,以更加紧密的政企公共合作关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开放互动、智能友好的新型电力系统,打造高弹性、高韧性的现代综合能源系统。
全国人大代表 单泽峰:强化功能定位 推进协同发展
“滨海新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功能区、天津‘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的核心区,始终把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全方位推进产业、创新、交通、政策、社会等领域的联动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滨海新区区长单泽峰说,新区将树牢“一盘棋”思想,做好协同大文章、服务协同大战略,着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为加快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做出滨海新贡献。
单泽峰代表介绍,下一步,新区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强化疏解项目导入,深入推进产业协同。抢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窗口期,围绕“1 3 4”产业体系和全市重点产业链,紧盯央企一级总部、二三级区域总部,积极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聚焦在京金融机构、大专院校、医疗机构等优质资源,加强现代服务业、金融、社会事业等重点项目导入,到2027年,累计承接北京重大项目投资将超过3500亿元,高标准打造京津冀配套完善产业区。
强化承接载体建设,深入推进创新协同。抓好南港石化产业基地、航空物流基地等承接载体建设,发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势,加强跨区域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吸引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协同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围绕全市12条重点产业链,强化京津冀产业链衔接,着力打造信创、生物医药、汽车3条示范产业链,提升链上项目占比,促进京冀创新链与天津产业链融合发展。
强化服务辐射功能,深入推进开放协同。充分发挥天津港核心战略资源优势,加快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深化津冀港口群合作,做强天津港雄安新区服务中心功能,推动兴港高速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公转铁”“散改集”双示范港口。加强与京冀自贸区合作,进一步完善金融联动创新机制,在跨境人民币使用、ft账户推广应用等方面深化合作。
全国政协委员 侯茂丰:支持海南先行先试开发深远海风电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海南省委会主委侯茂丰建议,支持海南加快发展海上风电产业。
“充分利用海南自身优势发展海上风电产业,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清洁能源岛的重要支撑。”侯茂丰表示,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海上风电。
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对海南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清洁能源岛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展海上风电产业海南具备独特优势。”侯茂丰认为,一是海南区位优势明显,为海南发展海上风电提供了广阔的海上平台。二是海南资源优势独特,海风资源非常丰富,深远海风电开发潜力大。三是海南政策优势突出,为海南利用海上风电市场需求发展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提供了条件。
侯茂丰建议,支持海南先行先试开发深远海风电,组织编制《深远海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开展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海域开发海上风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充分考虑通航、风资源、水深、地质等因素的影响,在有条件的区域布局一批海上风电基地先行先试,推动形成规模化连片开发格局。
支持海南利用海上风电的广阔市场发展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充分利用自贸港政策,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点作用,使海南成为全国风电装备原辅料进口最便利、最快捷的地方,形成全国风电装备生产、销售的聚散地,建立国家级海上风电装备生产示范基地。
侯茂丰还建议,支持海南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国际海上风电装备技术创新合作平台,并在科研立项、智能制造、首台套奖励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海南风电装备面向东南亚实现“装备出海”“技术出海”。
四、装备企业代表委员的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 党彦宝:在西北地区新能源基地建设国家新型储能产业中心
中国西北地区“乌金云集、风光无限”,横跨了我国四类风资源区和三类光资源区,是重要的新能源基地。但随着新能源大基地建设的加速,风光等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电力消纳压力也将几何倍增,解决弃风弃光问题迫在眉睫,已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瓶颈。新型储能作为促进新能源大规模、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电力供需实时平衡、安全稳定运行,为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澎湃动力。
为此,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宝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彦宝建议:建设新能源大基地,引导新能源领域央企、国企、大型民营企业,逐步向产业基础好、资源优势强的西北地区转移,鼓励社会企业创新参与发展太阳能、风能、储能全产业链,加快推动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储能产业,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实现对电网的精准调峰调频,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构建绿色能源“生态圈”和“经济圈”。
同时,他建议通过相关政策赋能新能源发展,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他认为,从国家层面出台支持西北地区利用“沙戈荒”土地发展新能源的具体落地政策,支持发展“上方光伏发电、下方种植林草”的立体化、复合型新能源项目,不仅能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还可利用光伏板遮光、挡风的作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促进生态修复和现代农牧业发展。同时,通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将极大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并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致富。
“通过构建能源开发、生态保护、产业富民多位一体发展新格局,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他说,对此类新能源项目,在未改变土地性质,且保持土地原状或原有功能的,建议不征收耕地占用税和土地使用税,为新能源企业减负增效。
在党彦宝委员看来,东西部协调发展将有助于持续拓宽绿电输送“大通道”。他建议继续加大西电东送等跨省区重点输电通道建设,提升输电通道中新能源电量占比,扩大可再生能源消纳规模,推动东西部区域均衡协调发展。通过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进一步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带动社会稳定就业,助力西部经济跨越腾飞,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样板。
全国人大代表 张新:建议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落地实施
全国人大代表,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新今年就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落地实施提出建言
为了更好服务于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落地实施,张新建议,加强行业专业指导。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以及地方能源主管部门组织电源、电网、用电企业和科研院所、设计咨询机构,充分考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需求和项目经济性、可行性需求,加快制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接入电网的技术标准(规范),共同开展规划、设计、建设、调度、运营等一揽子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
同时,张新也建议建全“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配套的电力市场机制,明确此类项目参与电力交易的市场机制,健全项目为电网提供调峰、调频、调压等辅助服务的市场机制,以及购买调峰能力的市场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 李良彬: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服务“双碳”目标实现
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为能源电力更好地服务“双碳”目标实现指明了方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良彬就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服务“双碳”目标谈了自己的看法。
李良彬表示,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双碳”目标稳步推进,锂电新能源快速发展,大型风光基地加快建设,能源转型不断深化,电力市场建设向纵深推进,能源电力发展面临新形势新要求。
对此,李良彬认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锂电等新能源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电网是排头兵。
李良彬建议,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全方位变革,是极具挑战性、开创性的战略性工程,涉及能源电力生产、传输、存储、消费全链条,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变革突破,需要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广大用户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支持参与、共同发力。需加强顶层设计,提高电力保供能力,推动锂电等新能源有序发展。需加强新能源、常规电源、输电通道统一规划,持续增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推进新技术示范应用。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的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